查看原文
其他

近40年的银川记忆,都藏在这场摄影展里

权威公信的 银川日报 2022-05-07


远方的诗
不如身边的景
身边的景
不如眼前人的故事
有人用文字记录时光
有人用相机记录时光
从过去走向现代
又从当下回溯曾经
在银川
有这样一场展览
能让你我看到银川40年的城市变迁
我们
一同走进~

记录时间

近40年悉心耕作
288幅作品亲历见证
5个篇章倾心诉说
将从1983年至今近四十年的银川印象呈现在市民面前
7月29日-8月7日
“银川记忆”詹安稳摄影展
在银川美术馆开展
摄影展中
詹安稳的每一个镜头
都能勾起观展者的回忆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照片里的他们
或穿着旧式的西服、大衣
或捧着老式的120相机
为那些已经消逝的时代代言
默默陪伴着詹安稳
见证着一幅幅作品的诞生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去参展的观众
也在这些作品中
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变化

刘女士对90年代的报刊亭记忆犹新。
“那时候,大部分人家里没电话,想打电话,只能去报刊亭。”她说,有人打电话来找,报刊亭的老板就到院子门口喊一嗓子,叫人来接电话。“那时候我姐在外地,我每天都要到报刊亭附近去,等着老板喊我。”

很多人,对煤饼,记忆尤深。

它是70后及之前出生的银川人最熟悉的事物,从观展者的讨论中,仿佛能回到那个年代——十几岁的半大小伙,面对着家里拉来的一车煤,要将其砸成大块的、小块的、还要砸出“煤沫子”来,再将煤沫子糊成煤饼。此时就能考验出男孩平日里的人缘,人缘好的人,一声招呼,学校里、院子里的小伙伴齐上阵,一阵就把活儿都做好了。 

随着煤气和天然气的普及
如今的银川市区
几乎无法寻到煤饼的身影
新闻工作者祁瀛涛还记得
他最后一次拍到“和煤饼”的场景
是在2008年
红花渠沿岸的一个村子里
这样的回忆
让人感慨万千

这些照片
是詹安稳从1983年10月至今
拍摄的数十万张(组)银川城市影像中
精心挑选出来的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镜头对准银川的城市发展
城市建设者
以及城市参与者
是他在日常新闻报道之余
对生活本身的冷静观察
长期关注、持续记录的成果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詹安稳的太太童灵说
“他没别的什么爱好,
最大的快乐就是拍照片,
最大的成就就是拍出好照片。”

让她印象最深刻的,是詹安稳拍摄1993年宁夏“7·23”特大空难时的场景。空难发生前3天,童灵带着女儿从陕西过来找他,被他安置在一间小平房里,当得知空难的消息后,他二话不说,拿起摄影器材就出了家门,脚上还穿着新买的皮鞋。

“当时现场被封锁了,不让人进去,他就把相机藏在身上,扮成抬担架的,找机会混了进去,抓紧时间拍照。”童灵说,“当时人家不让拍,抢他的胶卷,他也不放弃,拿新的继续拍,如果不是那时的坚持,今天这些照片也就不会问世了。”
正是有着詹安稳的坚持
如今
我们才能从这些照片里
回顾40年来的银川
这场摄影展
等着与你相遇~

新闻多一点


詹安稳,陕西渭南人,目前供职于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,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,宁夏摄影家协会副主席,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,宁夏新闻摄影学会副秘书长。个人先后获得“全区首届名记者”、中国地市报“百佳摄影记者”、宁夏文学艺术界“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”、 第四届”最美金凤人”等称号。


据了解,詹安稳1981年入伍,1994年转业到原银川晚报社任摄影记者,从此开启为银川留住记忆的拍摄之旅。著名艺术家、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刘树勇这样评价他的摄影作品:詹安稳的作品真实地展现出国人现实生活的常态面貌,通过影像,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、生动、丰富多样和未加夸饰的中国。




特别推荐


银川停车收费新标准8月27日起实施!前30分钟免费!

圆桌谈丨DNA筛查“高空抛物者”是大炮打蚊子吗?

发钱了!22亿!发给谁?




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


来源:银川发布

编辑:小菜花  责编:潇潇疏雨

监制:逆风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